教育时评:经典文化启蒙排入课表当复制

时间:2017年09月07日信息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又是一年开学季。面对崭新的一学年,上海市同济小学的孩子们却将溯流而上,从传统文化经典中汲取养分。《论语》《三字经》《经典诗词》等传统文化经典启蒙课程,将被排入同济小学学生的日常课表中,成为一门小学生必修的兴趣课。这也是沪上首次将古代经典名篇直接排入课表的尝试。(9月3日澎湃新闻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着高远的思想、优美的音韵、丰富的哲理、深邃的意境,是缔造中华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世事沧桑,经典文化却始终折射着独有的光辉,影响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透过新闻报道我们看到,《论语》《三字经》《经典诗词》等传统文化经典成为上海市同济小学学生的必修兴趣课,此举值得我们点赞,必将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当前,我们需正视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繁荣崛起,成就让全世界为之震惊。但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缺失,中华文化的精髓正一点点被浮躁的世风所蚕食。经典文化进校园,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其意义远远不只是读几篇经典,而是旨在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弥补人文教育缺失,呼唤传统文化回归,弘扬民族优秀品德。可以说,让中小学生传承好经典文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非常重要,非常必要。

让中小学生在诵读经典文化中加强修身立德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启蒙和道德感召,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董仲舒的“仁义礼智信”,老子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中的“温良恭俭让”,《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都说明德是人之为人的基本。为人,德是第一位的,品行最重要。对中小学生来说,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化,懂得什么是孝道、爱心、宽容、诚信、谦让,引导他们将品行作为立身之本、做人之基,从而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修养。

让中小学生在诵读经典文化中感悟和谐之美经典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弘扬其思想精华,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管是道家倡导“宽容海涵”、“合乎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是儒家提倡“和为贵”、“和而不同”,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抑或是墨家践行“兼爱”、“非攻”思想,谋求天下大同等等,让人们感受到了和谐的魅力。当前,我们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对于学校来说,要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文化活动,把和谐理念融会到每个中小学生心中,用公民道德规范学生行为,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筑牢社会和谐的基石。

让中小学生在诵读经典文化中学会勤学善思学习是生存之本,好学是成功之基。《论语》中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阐明了谦逊好学勤思的道理;《增广贤文》中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诠释了勤奋苦学之法;《弟子规》中的“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这些都说明,做人最要紧的是学问、才干、本领。当今时代,新知识、新事物日新月异,不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对于学校来说,要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文化活动,引导中小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受到古人治学的深刻启迪,只有通过勤学善思、练就过硬本领,将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祖国建设。(王学明)

(作者:王学明 编辑:heros)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教育时评:经典文化启蒙排入课表当复制]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