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副局长儿子跳楼身亡:优秀的孩子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时间:2017年10月30日信息来源:青榄家长地带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家境殷实、名校毕业、才华过人,他本是常人眼中“完美的小孩”,却在青春的年纪选择了用跳楼这一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有人说恰恰是他太完美惹的祸,这又从何说起?


 

  1  

上个月,香港教育局新任副局长蔡若莲的长子潘匡仁在家里跳楼,从40多层的高空坠下,惜告身亡。

潘匡仁中学毕业于香港名校,之后赴海外留学,毕业后回港工作,热爱音乐,会弹钢琴,吉他,也喜欢运动,尤其是跑步和单车。

潘匡仁的母亲蔡若莲曾为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副主席,也曾任福建中学校长,2017年特首选举换届后,出任香港教育局副局长。

出生于资深教育工作者家庭,在最好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身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这样的一个优秀青年却走上了自杀的道路,实在令人唏嘘感叹。

潘匡仁自杀的原因令人更感叹:去年在单车比赛中受伤而罹患抑郁症。

流行歌曲唱的好: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叫事,有事也就烦一会,一会就没事。

这种一般人看来“不叫事的事儿”,竟然夺了一名优秀青年的命!为什么呢?


 

  2  

两个孩子,一个是人人口中的好孩子,学习好,努力上进,听话懂事,人见人夸;另一个是调皮捣蛋的孩子,每天挨老师批评,天天被家长揍。

两个人都遇到了人生挫折,哪个更容易爬起来?肯定是后者。

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所说:“人们想象出来的痛苦,几乎是无法忍受的,但人们经历的痛苦,却总是可以忍受的。”

对于在责难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来说,那些别人感觉暴风骤雨般的洗礼,在他的感知里如同春风一般和煦。而很多优秀的好孩子却如同温室中的花朵一样,他们没经历过风雨,稍有点风吹草动,人就垮了。

潘匡仁因为一点点的受挫而抑郁自杀,其根本就在于他一直以来都太优秀了!

2月15日,年仅14岁的上海市初一学生赵某某从小区高层跳下身亡。

2月16日,一名初二学生从学校5楼跳下,经救治暂无生命危险。

3月19日,沈阳一名高三女生趁母亲做饭跳楼自杀身亡,不到一天,同一小区又一名高中女生从4楼跳下。

4月5日,辽宁盘锦一个初中男孩跳楼身亡。

这些都是发生在2017年上半年的真实案例。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一份《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调查数据让人心头一颤——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较上个世纪,青少年自杀率提高了60%。

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冰冷的尸体之后,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我的孩子如此优秀,他的未来如此光明,怎么会自杀呢?而那些从小到大都被父母踩在脚底下的“劣等孩子”却还生活得好好的呢?

这些家长所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孩子自杀正在于“优秀”。


 

  3  

小文是一个成绩很好,又多才多艺的女孩。她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所有人都觉得,她的学习、成长环境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前程灿烂,人生美满。

可是,她却好几次在日记里表露想自杀,她说:“只要考试从第一名掉到第二名,就失眠、焦虑,觉得人生没意义。”

心理咨询师开导她:“第一名很好,第二名也很厉害啊,尤其是你所在的是名牌学校,何苦要这样逼迫自己呢?”

小文却很固执:“做不了第一名,不如死了好。”

咨询师多方了解,这才找到了小文的心结所在,原来小文的父母自小对孩子要求标准就非常高,只要孩子没得第一名,父母就会满脸失望,言辞间流露出:有这么好的家庭条件,不考第一名真是不应该!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小文被潜移默化地影响成一个完美主义者,凡事要求尽善尽美,稍有点不如意,就否定自己,怀疑人生。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不甘于自己的现状,将未来寄托于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孩子稍有懈怠,就表现得非常焦虑。

为此,他们会对孩子更加严格要求,全面控制,这种做法必定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张先生自小刻苦读书,从农村考了出去,当上了市里的小学教师。他一直信奉刻苦努力才能改变人生。自女儿出生后,为了女儿能有个更好的前途,他严格要求,女儿不听话的时候,就是一顿暴打。

高中前,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上了高中后,好学生太多,竞争太激烈,女儿的成绩慢慢滑到了中段。张先生又气又急,连骂带惩罚,督促女儿加倍努力。

不料,因为压力过大,高考的时候,女儿发挥失常,成绩比往常差了一大截。张先生一怒之下,就打了女儿一巴掌。

从此以后,女儿每日把自己关在屋中,整日发呆,谁也不理。时间长了,张先生才发现女儿精神出了问题,带女儿去看病,已经晚了,女儿得了严重的自闭症。

张先生带着女儿去看了很多医生,花了很多金钱和精力,可女儿再也不能恢复如前了。

花一般的孩子,却因为父亲给的学习压力过大,不堪重负,得了自闭症,从此不能正常生活。这位家长为了所谓的“优秀”,把孩子的一生都毁了,实在太不值得。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案例:特别懂事、特别优秀的孩子,成绩突然下滑,或者每天脸上都没有笑容,然后突然开始哭着说不去学校了。

那些家长们所不愿意承认的是,优秀的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感受到太多压力,压抑情绪太多!


 

  4  

中国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在杭州天长小学的一次亲子课堂上,给300多位学生家长分享过一个观点: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第一名。

他这样说:

“我发现大陆家长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

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是创意最好的。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点进七到十七名里,那才能成功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17名里面。”

林清玄指出,最好的教育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让孩子认识到自我,如此,他才不至于浑浑噩噩地活着。

家长爱孩子,首先要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我们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孩子才能大放异彩。

另外,父母要懂得信任、鼓励和欣赏我们的孩子,尽量多去了解他、理解他、倾听他的想法,如此,孩子才不至于因为过多的负面情绪累积在心,心理发展出现畸形。

再次,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懂得“慢”下来,我们为了让孩子适应快节奏的社会,而不断地催促他、改变他甚至责骂他,这种做法是在干扰和破坏孩子的成长,甚至会摧毁孩子的自信,只会让他愈加不适应。

最后,家长要明白: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父母要具备自省能力,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要把盯在孩子身上的目光拉回来,反观自己的言行,认识自己的观念、态度及局限。
 

宗爸(宗春山教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智库专家。著名家庭教育、心理教育权威专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等多档栏目嘉宾。
 

本文来源:青榄家长地带

(作者:宗爸讲堂 编辑:heros)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