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时间、舍不得……孩子劳动教育,难在哪儿?

时间:2019年11月11日信息来源:工人日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编者按:

劳动教育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劳动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最厚实、最质朴、最关键的部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劳动却长期缺位,种种因素也导致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该如何让青少年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依然是一个待解难题,考验着教育者、家庭以及社会的智慧。
 

“你家孩子现在干家务吗?”当记者把这个有点“另类”的问题抛到一个家长群里,水花四溅。七嘴八舌的背后,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被忽略甚至被几乎遗忘的劳动教育。

如今,无论在家长群里还是大人们聊天的时候,热议的通常是“上哪几门补习班”“作业写到几点”“学什么特长”“假期去哪里游学”等等,至于劳动,好像有点远。

而眼下,教育部正积极推动将劳动教育写入教育法。教育部在近日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039号建议的答复》中透露,目前已经研究形成了《教育法修正案(草案)》,将“劳”纳入教育方针,下一步将按程序报送审议。

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已然开启。
 

“当妈的,能给孩子省一分力是一分力”

带着有关孩子是否干家劳的问题,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绝大部分家长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其中“没时间”是一大关键词。

“那么多作业,每天晚上写到10点多,哪里还有时间干家务?”

“我们在寒暑假都会要求他洗碗、擦地,但开学后,真的没时间了。”

“刚开始还要求他每天早上至少把被子叠了,后来看他累得那个样子,算了,不要求了,我来叠吧,孩子能多睡一分钟是一分钟。我们当妈的,能给孩子省一分力是一分力,但感觉这样真是不好。”

“我家孩子啥都不爱干,强烈要求‘劳动教育’入法,不过目前真是想做也没时间,作业太多了!睡觉时间都不够,连我都不好意思支使他去干活了。”

能干少许家务的孩子也有,但似乎在学校的劳动积极性比家里更高。在家里,除了学习,别的事情都有父母兜着,不少孩子都生出惰怠之心。

家长庄伏说,孩子在学校会打扫教室,学校还有烹饪课,不过孩子在学校干活超主动,干家务活却不积极。“呼吁学校增加劳动教育方面的课程或是活动,我们小时候还去学雷锋打扫街道呢!”

“我家孩子在家不怎么干活,也就是能够收拾自己书包,书桌,洗个内裤袜子,拿个快递扔个垃圾。”家长严欢的观点是,劳动教育是自己能干的活自己干,别人帮你干了要真诚地感谢别人。

另一位家长严力表示,相比学习,孩子更喜欢劳动,因为轻松,还能得到表扬。“有的孩子不喜欢劳动可能是因为像洗碗、拖地这样的重复劳动,缺乏新鲜感、成就感。”

“我家娃在家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玩具箱以及练琴后收拾相应物品,吃饭帮忙摆放碗筷,周末和假日在大人督促下整理内务,比如叠被子、洗袜子、扔垃圾等,偶尔扫地和洗碗。我的想法是孩子应该尽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参与家庭事务,培养感恩心和责任心。”家长兰子君说。
 

劳动该是对家人爱的一种表达

大学教师张静5年前去美国当访问学者,把7岁的儿子杨苹果也带去了。在美国,小朋友帮忙扫雪、修剪草坪都能赚零花钱,他们有个邻居给孩子的奖励全都是用钱,而且根据劳动表现的程度给不同数额的钱,比如收到学校的表扬信50美元。

“杨苹果也想赚钱,干活挺积极,每天帮忙倒垃圾啥的,但是以此赚钱的想法被我拒绝了。”张静跟儿子就是否要对做家务进行金钱奖励进行过讨论,她对儿子说,“我觉得做家务是对家里爱的一种表达,不应该是为了赚钱。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一样,所以,咱们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妈妈做家务是因为爱你爱咱们的家,想为家庭尽责任,承担母亲角色该做的事情,如果都是用钱来核算,那该给妈妈多少钱呢?”

作为一名心理学教授,张静更多的是从内在需求的角度看待劳动。她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义务让自己变好,每个小朋友都有让自己做好的事情、变得更好的内在需求,这个变得更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奖励。

“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的这句话,放到当下的教育中,也丝毫没有过时。

劳动创造了一切,包括人,而人生也靠劳动创造。正如中国教科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孟庆涛所说,劳动把人的知识、能力、智慧、思想、道德、情操等熔为一体,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具有综合的育人功能和独特的育人价值。
 

“要让孩子吃苦,关键是我们家长要舍得”

13岁男孩阳阳的妈妈蒋潇菁一直记着,在儿子9岁那年的元旦前夜,爸爸妈妈去看电影,7点才到家。独自在家的儿子居然做好了饭,一个是凉拌白菜,另一个是鸡蛋炒饭。为了保温,炒饭是用盘子盖着的。儿子说,就想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不过蛋炒饭到底应该先放油还是先放蛋很伤脑筋,最后先把蛋液倒到了锅里。儿子还写了张卡片,写着“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快”字的左右写反了。那天的温暖,一直回荡在蒋潇菁心里。

让孩子愿意劳动,需要科学引导。“不是强迫的,是要他觉得,他长大了,有力量可以帮忙。”张静说,“有时候我会示弱,我说***腰要断了,你是大小伙子了,必须你帮忙,妈妈才能搞定。”

让孩子喜欢劳动,也需要家长合理引导。“劳动是辛苦的,要让孩子吃苦,关键是我们家长要舍得。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吃苦中才能磨练出强大的内心,而且吃苦本身也能创造幸福。”5岁孩子小帆的妈妈周宁说,她会带着孩子一起每个周末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感叹,咱们家现在太漂亮了,“孩子即便只是出很小一份力,也能从中感受到自食其力的快乐和满足感”。

家长陶满告诉本报记者,在孩子就读的北京华德福学校,从幼儿园到12年级都有手工课,幼儿园学编毛线,一年级开始有种地实践和木工课,再大一点,有金工课。“俗话说,心灵手巧。学校的教育理念是首先培养出在自然环境中有生存能力的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人与自然的连接最重要的就是在田地间耕耘。在劳作中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命之美、自然之美。”

春种秋收,那种与土地的亲近感以及由此而来的幸福感、满足感或许是任何其他活动难以替代的。

劳动辛苦,劳动快乐,劳动幸福。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提到劳动,耳边会回荡起这样的歌声:“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这首歌的名字叫《劳动最光荣》。今天的音乐课堂上,也许可以重拾这首歌。
 

一位母亲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让孩子变成更好的自己

44岁的刘嘉是江苏的一名初中教师,也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几乎包干了所有的家务,等到自己成家后,她发现独立操持一个家很不容易。而当她后来又遭遇生活中一些风浪和变故的时候,她感觉到自己的抗击打能力其实很脆弱。“亲身经历告诉我,劳动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她深有感触地说,劳动中有许多知识,而且能让人更乐观。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令她印象深刻。文中朱德特别感谢母亲给了他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他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朱德在文中写道:“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一个贫穷的佃户家庭走出来这么伟大的人,我觉得他的母亲功不可没。由此我也在反思,我们做父母的,做教师的,到底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给一个孩子强大的内心,帮助他成长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挫折与困难的人,这是最重要的,比任何书本知识和才艺都重要,因为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苦和难。我认为这就是劳动教育的意义。”

刘嘉所在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去少年宫进行为期两天的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体验各种职业的劳动,譬如木工、金工。“学生兴趣很大,上课反映比学校里学书本知识还好。不过觉得这类课程还少了点,应该有一段较长时间的体验。”她认为,术业有专攻,劳动教育还可以多一些相关技术知识的传授,在学习劳动技能的过程中,孩子也会体会到成就感。

刘嘉发现,有些从小到大特别优秀的孩子,太力求完美,外表看着非常开朗,但其实内心非常脆弱。“劳动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你从中学到的生活知识、生产知识对于将来职业的选择都会产生影响,而由此养成勤劳的习惯、锻炼出不怕吃苦的精神,都有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她说,在踏踏实实的劳动中,还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更愿意接受自己的平凡。

(作者:蒋菡 编辑:周晓辉)
文章热词:劳动教育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没时间、舍不得……孩子劳动教育,难在哪儿?]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