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少时评 | 别让死亡教育远离我们的孩子
4月1日,《北京青年报》刊发了一篇《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的文章,文章认为,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很多成人会有意识地回避死亡这件事情,认为让孩子面对这个问题也会产生恐惧。但其实很多研究都发现,孩子非常关心“死”这件事情。如果能够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年龄,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跟孩子讲述“死”这件事,那么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就能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这类事件。
笔者认同这种看法。死亡是每个生命体的必然归宿,即便对死亡避讳,或者对其充满了恐惧,死亡也会到来。正如上述文章所说,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可能会经历很多的丧失,例如自己最爱的宠物死去了,喜爱的花花草草失去了生命,自己家人的离开,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孩子对于“死亡”的好奇。所以,笔者以为,既然避之不开,就不应该让死亡教育远离孩子。
据专家介绍,“死亡教育”学科诞生在美国。在欧美国家,死亡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一样,也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死亡教育理论和实践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及模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中国高校到2012年开始才有“生死课”。有媒体报道,广州大学就曾有一门“生死课”,学生不仅能学到生死哲学,还能学会写遗书。
死亡教育本质上就是生命教育,正所谓“讲死是为了更好地讲生”。而让死亡教育深入身心,家长扭转观念很重要。早些年有高校专门做过调查,虽然八成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有关于死亡的客观概念”,但仍有63%的家长表示,“难以接受幼儿园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其实,正确的死亡教育就是从小在孩子心中埋下珍惜自己生命的种子。
同样,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对死亡教育不应该讳莫如深。死亡教育不仅要走进家庭,尤为重要的是,要使之成为一种学校教育常态。有专家就建议,小学低年级以前的孩子,可以通过童话故事的方式委婉地向孩子解释死亡;等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则可以更直接地谈论死亡这一话题,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经历生与死的过程,等等。
死亡教育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认知。比如,家长可以利用清明节等特殊节日,带孩子到墓地去祭扫,让其感觉到死亡是人的生命中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可以借助殡仪馆开放日等活动,向孩子普及死亡及生命知识;还可以参与临终关怀项目,让孩子对死亡有更多的理解。总之,对于孩子,要建立一个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生命教育体系。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终点,而死亡教育不应该成为稀缺品、奢侈品。更何况,很多研究都发现,孩子非常关心“死”这件事情。所以,与其避讳不谈,远不如科学引导。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全民开展死亡教育。其实这很有必要,基于尊重生命理念开展死亡教育,不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唤起每个人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 11-27第二届“新时代好少年”
- 07-11第三届强国之路
- 07-04第一届“新时代好少年”
- 06-26第二届“强国之路”
- 06-19新时代好少年研学旅行
- 03-22中青少智库
致敬新时代 争做好少年
为更好地引导新时代青少年融入新时代,投入新时代,激发他们为中华最新文章
-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
11月20日晚,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
“世界儿童日”活动
每年的11月2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
-
明年“六一”起施行
学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
-
17部门联合发文:力争
《方案》提出,“教联体”是以中小......
-
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三大......
推荐文章
-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
11月20日晚,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
“世界儿童日”活动
每年的11月2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
-
明年“六一”起施行
学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
-
17部门联合发文:力争
《方案》提出,“教联体”是以中小......
-
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三大......
热门文章
-
爱新觉罗·溥光先生简
爱新觉罗·溥光,中青少教育中心艺......
-
生理课女老师,脱衣进
国外一位生理课的女老师,为了上课......
-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
“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
-
书风画意——中国传
雷跃武,是中国传统书法集大成者,......
-
国家旅游局:《研学旅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研学旅行已......
-
北大清华2016年在各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016年在各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