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传承农耕文化 践行研学旅行

时间:2017年06月13日信息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现场节目表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群身着汉服的孩子在“神农氏”的带领下,正津津有味地吟唱着《二十四节气歌》。近日,“泸州首届太山农耕文化传承周”在纳溪区首批研学旅行基地——合面太山生态园隆重开幕。

开幕式上,阵阵优雅的古筝琴声叩开传统农耕文化的大门,龙狮起舞、鼓乐齐鸣。太山实验学校师生登台吟诵《二十四节气歌》、《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名著,民族服装展示、民歌演唱、合面花船舞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深得现场上千观众喜爱。在一旁的有机食品展示台前,展示着生态绿色有机的大米、蔬菜、鸭蛋等各类食材,科普有机知识,倡导共同关注环保健康的生活模式。

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以“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农事体验”的形式,在开幕式上,邀请各级领导为耕牛披彩,宣布起耕。随后,在当地农耕经验丰富的老农和科技人员的带领下,参加体验的孩子们来到农耕展示区进行犁田、耙田、铲田埂、搭田埂、种黄豆、施有机肥、插秧、刷鱼、打泥仗、学竹编、扎稻草人等农事活动,体验农耕乐趣。在田野里,头戴红花的耕牛在勤劳耕作,动听的纳溪民歌响彻云霄,花船舞和舞龙舞狮队穿梭乡间,牧童的笛声悠扬婉转,小朋友做的竹筒饭有滋有味,一群小孩在农妇的带领下为劳作和参观的人们送来茶水点心……一幕幕农耕的场景,构成一幅欢乐热闹的春耕图,吸引许多游客、群众前来参观拍照,感受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和汲取农耕文化的理念,保护传统民俗和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国优良的传统人文精神,促进生产生态生活的和谐发展。

同学们参加农事体验

体验农业机械

“我是从成都过来的,听说这里有一个传统的农耕文化展示,我专门带孩子来看看,这里花香四溢、风景优美,更重要的是让他感受乡村田野的乐趣,了解学习我们传统的农耕技术,养成勤劳勇敢的良好品德,这种教育方式很好,收获很大。”专程带孩子来参观学习的王女士告诉笔者。

长期以来,纳溪区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区位条件、历史人文、教育基础等特色优势, 创建了一批适合学生研学旅行的基地,持续推进“天人共育•四育合一”特色素质教育,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搭建起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研学旅行拓展训练等多彩活动的平台。合面太山实验基地核心区域有600余亩,分为家校共育区、观光旅游区、农体事验区、拓展训练区、手工作坊区、生态养殖区六个区域,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季节开发80多个基地课程,供学生选择开展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已建成研学基地网络,建立各类基地192个,参与综合实践的师生已达15万人次。

“这样的活动,可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可以体验农耕劳作的乐趣,可以增加我们对农耕文化的认知和了解,释放我们爱玩的天性,大家都很喜欢。”一位参与农耕体验的学生胡玉林在分享体会时说道。

此次活动,将劳动、生活、文化、教育完美融合,旨在继承和传播传统农耕文化,弘扬国学经典,展现纳溪的生态美、新农村的劳动美和民俗文化的传统美,全力助推纳溪区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大发展。据悉,此次活动由纳溪区旅游协会、纳溪区有机产业协会主办,四川省泸州市太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太山实验学校承办。活动将持续开展一周,大家可以到基地参观茶艺表演、手工作坊、徒步桂花林、赏鲜花美景、品尝露天有机蔬菜九大碗、参加亲子农耕体验、住亲子酒店等,畅享乡村生活乐趣。(廖胜春 石顺富 邓陈蓓)

(作者:中国未成年人网 编辑:heros)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泸州纳溪:传承农耕文化 践行研学旅行]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