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守住“敬畏生命”的底线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冲动
针对中学生自杀发生的现状,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对全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生进行了调研,并发布了《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结果显示,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也显示,自杀率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攀升,初中最高,高中次之。
无疑,青春期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高危时期。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面临着巨变,其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同步,容易导致他们在情绪、行为、认知上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以至于他们比较敏感、脆弱,容易被外部环境左右且不能自拔,产生冲动情绪。不少中小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是当时压力下的瞬间意志力崩溃或一时冲动,如同伴关系的疏远、老师的批评、家长缺乏同理心等等,都可能被他们无限放大、无法排遣,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也有的自杀源于长期的压力。在当前社会转型时代,个体焦虑与社会焦虑并存且相互影响。中小学生、家长、老师都存在焦虑情绪,其中孩子的焦虑情绪最严重。绝大多数孩子从小被家长、被亲人甚至老师灌输要上好学校、要学习出色、要考名牌大学追求高学历,目的是未来要有一份好工作、地位高、收入好,出人头地。家长、老师对现实的过度关注,使得一些孩子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到生活中物质的层面,而忽视了对精神的关注。致使青少年在某一时刻下定决心告别这个世界的潜在原因,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到应有的生命教育,很少考虑死亡的含义和死亡的后果,不理解“珍爱生命”意味着什么,以至于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感。
给孩子怎样的生命教育
近年来,大多数城市中小学普遍对学生加强了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中小学生的自杀事件依然没有被杜绝。面对一个个鲜活、年轻生命的逝去,我们不得不反思:对青少年儿童,我们该给予怎样的生命教育?
戳穿“死而复生”的美丽谎言 生命教育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杰·唐钠·华特士首次提出,在于让受教育者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广义的生命教育其实是一种全人教育,它不仅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及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
西班牙哲学家萨瓦特尔说过:“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从近些年发生的一些案例来看,青少年儿童之所以走上不归路,是因为对生命的认识存在“盲区”和误区,不少孩子不知道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代表着永远地逝去,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伤害,他们只是希望以这种方式引起家长、老师和学校的关注,或者“穿越”到一个幸福的世界而远离现实的痛苦。
据媒体报道,上海市黄浦区某小学曾对五年级150多名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当回答“人失去生命后,是不是可以重新获得?”时,一半学生的答案是“不肯定”或者“可以重新再活”;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死了就是没血了,补补血就可以活了。各种虚拟的死亡场景通过网络游戏、影视剧、神怪小说等走进孩子的视野,潜移默化地误导了孩子们对死亡的看法。
生命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是让孩子懂得:“死而复生”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在这方面,家庭教育不可或缺。
家长可借助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引领他们认识生命成长的过程,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烦恼,理解挫折是人生的必然。同时,通过死亡教育,帮孩子认识死亡、探讨对死亡的看法,消除对死亡的恐惧、焦虑心理,懂得生命的珍贵,强化不能随意践踏生命的意识,增强受挫能力,享受健康快乐的生命过程。
关注和理解青春期的孩子 学习压力是青春期孩子普遍面临的问题,家长要帮孩子摆脱焦虑情绪,特别是在孩子付出了努力而没有看到成果之后,避免粗暴地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增加他们的焦虑情绪。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的时代,家长的教育观念应当从单一的“学习改变命运”向“丰盈生命”转变,有义务和责任引导孩子看到,在人生中,除了学业,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投入和珍惜的内容,比如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与独立发展等等,给青春期孩子更多正向的引导,让他们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从中获得更多的参与感、体验感与幸福感。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躁动,这就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心理支持。如果父母家人能贴近孩子的内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孩子的感受,体会孩子内心的苦与乐,孩子就能从亲人的关怀体贴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这种力量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懂得一个人不仅为自己活着,还要想着家人和所有关爱自己的人。有了这个牵挂,孩子就不会有轻生者那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也就不会走上绝路。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对于这一阶段孩子的生命教育,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遇事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心理需求,让他们感到自己活得有尊严,而恰恰是这种尊严感,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欣赏、思考和热爱自己的生命。(陈若葵)
(作者:陈若葵 编辑:陈晶)
文章热词:生命教育
上一篇: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下一篇:被忽视的生死教育,该如何向孩子讲述“死亡”?
延伸阅读:
- 11-27第二届“新时代好少年”
- 07-11第三届强国之路
- 07-04第一届“新时代好少年”
- 06-26第二届“强国之路”
- 06-19新时代好少年研学旅行
- 03-22中青少智库
致敬新时代 争做好少年
为更好地引导新时代青少年融入新时代,投入新时代,激发他们为中华最新文章
-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
11月20日晚,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
“世界儿童日”活动
每年的11月2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
-
明年“六一”起施行
学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
-
17部门联合发文:力争
《方案》提出,“教联体”是以中小......
-
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三大......
推荐文章
-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
11月20日晚,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
“世界儿童日”活动
每年的11月2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
-
明年“六一”起施行
学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
-
17部门联合发文:力争
《方案》提出,“教联体”是以中小......
-
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三大......
热门文章
-
爱新觉罗·溥光先生简
爱新觉罗·溥光,中青少教育中心艺......
-
生理课女老师,脱衣进
国外一位生理课的女老师,为了上课......
-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
“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
-
书风画意——中国传
雷跃武,是中国传统书法集大成者,......
-
国家旅游局:《研学旅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研学旅行已......
-
北大清华2016年在各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016年在各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