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23岁“中国天才”,解决了困扰全世界107年的难题!

时间:2019年04月30日信息来源:国魂新时代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就在大家都关注翟天临事件的时候,

一件改变世界的大事悄然发生,

困扰全世界107年的难题被解决了。

 

而解决这一难题的人,

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天才少年”,

他因此荣登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

2018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

 

如今,数百位世界级科学家,

正试图拓展他的科研成果。

一旦成果落地,

将为世界能源行业,

节省数千亿美元资金。

 

这个中国人的科研成果震惊全世界,

更震撼的是,

他还是登上《Nature》最年轻的中国人!

只有23岁!

 

他,叫做曹原。

 

 

1996年,他出生于四川成都,

3岁时一家人迁往深圳,

他自幼就十分聪明,

读小学时,往往老师刚说出题目,

他就能喊出答案。

他还特别喜欢捣鼓电子产品,

经常跑去深圳的电子市场,

然后买上一大堆电子原件回家,

拆了装,装了拆的去研究电子线路。

他特别热衷的就是科技类课外书,

一本《科学探索者》,

他就前后后翻了好几遍。

 

2007年9月,他顺利考上,

以“超常教育”闻名的深圳耀华实验学校。

 

 

在这里,他更加“放飞自我”:

课桌、椅子、黑板,

都没能逃过他的“毒手”,

甚至连老师的讲台都给他拆了;

而在课堂上经常踊跃发言的他,

提出的一些问题,

竟然有时让老师都难以回答

他在学校搞个实验室,

还在家里弄个实验室,

当时做实验所需的硝酸银很贵,

也很难买到,他就买来了硝酸,

偷偷把***银镯子放了进去,

人工“合成”了硝酸银。

 

这些事惊动了校长,可校长却连连称赞:

这孩子是个好苗子,是个天才!

并当即决定送他进少年班,

接受“超常教育”。

 

 

而他从此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月读完初一,

三个月读完初二,

不到半年读完初三,

2009年9月,

才13岁的他就考上了高中!

 

高中学业繁忙,他仍旧鼓捣个不停,

放学回家都10点了,

他还要再花1个多小时的时间,

捣鼓各种化学试剂,

这些实验都很折腾人,又有一定的风险,

但家人的支持和学校的开明,

让他尽情翱翔在科学的天空。

 

 

别人都是中学三年,高中三年,

而他只用了两年时间,

就把初中、高中的课都读完了!

 

2010年,14岁的他参加高考,

成绩公布,考出了理科669的高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他抢到手,

并送他进了驰名中外的、

培养未来科研领域领军人物的

“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能在这个少年班里面的哪个不是天才?

都是经过激烈竞争才能夺得一席之位。

群雄环绕,

更有一群“可怕”的老师督促着他们,

可他,却能“力压群雄,独占鳌头”!

 

他求知若渴,

经常穿梭于各大教授的办公室,

一脸认真地去逐一请教,

还时时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

和教授一起去探讨。

 

那么多的天才中,

唯独他让教授们念念不忘:

 

物理学院丁泽军教授,

因教学严谨苛刻,

让许多学生“闻风丧胆”,人称“丁老怪”,

而偏偏,就他入了“丁老怪”的法眼,

一提起他,“丁老怪”就赞赏有加:

“很聪明的家伙!

计算机物理课程中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章,

他没花多少时间,

也就一个寒假就做完了!”

 

(丁泽军教授)

 

曾长淦教授也自豪地说:

“这是在我实验室混过的娃,

他还发了一篇PRB理论文章,

当时就觉得这孩子太厉害了。

我实验室出了很多位郭沫若奖,

但他在其中还是非常特别。”

 

“他是如此的令人放心,

只要把题目交给他,他一定能做出来! ”

 

甚至在某些方面,曾院长还说,

自己指导不了曹原。

 

(曾长淦教授)

 

才气过人者往往恃才傲物,

但他却非常低调沉稳,不骄不躁,

勤学之余他还喜欢天文摄影,

他说:

“仰望星空总是能让我安静下来。”

(这话好像霍金也说过,

敢情天才都是如出一辙?!)

 

浩瀚宇宙,璀璨星空,

让他始终保持一种平和谨慎的心态。

 

(曹原摄影作品)

 

少年班那些学霸们谁都不服谁,

只有提起他才会表现得十分钦佩:

“真的是怪物啊!”

“我们都觉得他可能成为下一个庄小威,

这一点都不言过其实,

因为他实在是太强了,

就是传说级的人物。”

(庄小威,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后,成为第一位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华人科学家。)

 

 

而他非但有当下的荣耀,

还有更辽阔的远方。

 

除了他个人的才华与努力,

中国科大确实也为他创造了一切条件:

2012年,他作为首批交流生,

被中科大派去美国密歇根大学。

 

2013年6月,

他获得中科大“顶尖海外交流奖学金”,

同时被牛津大学选中,

受邀做两个月的科研实践。

 

 

2014年,

他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

郭沫若奖学金。

 

不久,

导师推荐他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

他随即奔赴美国麻省理工,

攻读博士学位。

 

实验期间,

他总能想起中学时的一件小事,

当时物理实验课上,

老师黄佳堂告诉他,

如果谁能在常温状态下,

发现一种超导材料,

就可能颠覆世界。

 

年少的他对此充满了好奇,

继续追问,

但老师却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便摸着他的头说:

“这是你们这一代人需要研究的问题,

研究出来了,就能改变世界。”

 

没想到老师的一句话,

成了他念念不忘的“梦想”。

读博四年,

他一直潜心研究石墨烯的超导电性,

可这项研究,在国际上还没有先例,

而他之后的研究成果,

成为了能改变全世界的“神操作”!

 

我们都知道,

从发电站到用户的传送过程中,

能量传输是肯定会有损耗的,

而且损耗量是非常巨大的。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发现,

当汞被冷却至接近0K(-273℃)时,

电子可以通行无“阻”,

从而将能源损耗降到最低,

这个“零电阻状态”被称为“超导电性”,

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超导体的存在,

昂内斯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悲剧的是,超导体要在,

接近绝对零度(-273℃)的环境下,

才能显现其近乎0损耗输电的能力,

而这其中的材料,

冷却成本却高得让人绝望!

 

之后,全世界的科学家们,

都开始了各种试验,

去寻找这种“低成本超导材料”。

1980年时,有人发现了铜氧化物,

这种材料达到超导状态的最高温度,

约为133K(-140ºC),

但是铜氧化物结构难以调整,

无法实现超导机制,

在超导体的研究上这只是进步了一小步。

诺贝尔奖获得者Robert B. Laughlin说:

物理学家们已经在黑暗(超导研究)中,

徘徊了30年,

试图解开铜氧化物超导的秘密 ......

 

而今天,我们的这位中国天才少年,

就成为了照亮黑暗的那盏明灯!

 

2017年攻读博士期间,

他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规超导电性,

他推测,

当叠在一起的两层石墨烯,

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的时候,

材料会发生剧变,

有可能实现超导体性能。

 

 

可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时,

却遭到诸多物理学家质疑,

他们认为,

这不过是一个20岁的中国小孩,

关于世界的美好幻想。

 

但曹原,

没有被权威质疑的声音击退,

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

捍卫自己的梦想!

 

为此他日夜待在实验室,

克服了样品无法承受高热等,

各种极端困难,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后,

他依旧信心满满的说:

“实验失败是家常便饭,

心态平和地对待失败就没什么压力。”

“吃一堑长一智,做的多了,

慢慢有经验了,自然就攻克了。”

 

皇天不负苦心人,

终于在一次实验中,

奇迹发生了!

当他将两层石墨烯,

旋转到特定的“魔法角度”(1.1°)叠加时,

它们可以在零阻力的情况下传导电子,

成为超导体!

 

他顿时欣喜若狂,他深知,

这绝对是一个改变世界的研究成果。

但他仍小心谨慎,

又是半年多的的反复实验后,

震惊世界的石墨烯传导试验终于成功了!

 

 

2018年3月5日,

他将论文整理后,

投给了世界顶级科刊《自然》。

紧接着, 

一个重磅消息瞬间引爆全球,

让全世界学者都望尘莫及的《Nature》,

竟然一天之内连续刊登了两篇,

关于石墨烯超导的论文!

此时距离发现超导体,

已过去足足107年了,

世界终于迎来了这个领域的重大突破!

而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

就是中国人,曹原!

 

 

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均为Yuan Cao(曹原)

 

我国“量子之父”潘建伟院士,

第一次在《Nature》上发表论文,

是1997年,那时他27岁;

我国结构生物学领军人物的施一公,

第一次在《Nature》上发表论文,

那是在1999年,当时他32岁;

 

而他登上《Nature》才仅仅22岁!

还一次性当天就发表了两篇!

 

而刚拿到这篇研究成果的论文时,

《Nature》等不及排版,

就先行在网站上刊出,

并配以第三篇文章做评述,

有网友评价:

《Nature》,

应该为能刊发曹原团队的文章,

而感到荣幸不已,甚至都已迫不及待了!

 

 

中国网友们都炸锅了

 

激动地不仅是中国人,

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惊呼:

“曹原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们能做的太多了!”

 

就在曹原发表论文之后,

短短9个月,

石墨烯的初步商业化已经开启。

以手机为例,一旦安装石墨烯电池,

手机的充电时间,

将被缩短为16分钟。

可以说,他的发现,

将带动电子消费品飞速发展,

未来在能源行业,

能为全球省下数千亿资金!

 

与此同时,无数大学和科研机构,

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

甚至愿意聘请年仅22岁的他为教授。

 

然而曹原做了什么呢?

他在论文轰动世界后,

第一时间回到母校中国科技大学!

这份来之不易的殊荣,

他选择和导师同学一起庆祝!

 

 

因为此时距离1978年3月8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成立,

刚好40周年,

这个轰动全球的研究成果,

恰巧成了他回馈给少年班40周年,

最重磅的厚礼!

 

而面对全世界的赞誉和邀请,

他只说了一句简单的话:

“我是一个中国人,

我学成以后要回到中国的。”

 

英雄出少年,作为一个中国人,

他延续了华夏英才的优秀,

也扛起了中华民族的荣耀,

他已是传奇!

 

曾经很多人说中国没有核心技术,

没有科研实力,

今天曹原就用实力,

狠狠打了这些人一巴掌!

并且过去几十年间,

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涌现出来,

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科研实力。

 

单说中国科大少年班40年间,

输出的卓越人才不胜枚举:

81级骆利群,38岁就出任,

美国斯坦福大学正教授,

并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82级卢征天,旅美时,

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现任中国科大千人计划教授;

85级杜江峰,中科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87级庄小威,34岁便成为,

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

物理系双聘正教授,

是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

98级陈宇翱,80后的中国科大教授,

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

 

正是一批批科研人前赴后继的努力,

成就今天强大的祖国!

而曹原,

毫无疑问是年轻一代中,

最为出色的代表。

今天站在世界科技的巅峰的他,

并不满足于眼下,

他说:“更好的消息还在后面,

希望将更多的时间,

用来为中国科技创造更多的奇迹。”

 

少年强,则中国强,

中国培养出的这些好少年,

也预示了中国未来的强盛之路!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我们期待,

将有越来越多的“曹原”出现,

愿他们都不辜负祖国的培养,

为中国未来的科技强盛贡献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为曹原,点赞!

为祖国,祝福!

来源:国魂新时代

(作者:国魂新时代 编辑:周晓辉)
文章热词:曹原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