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始点和终点都是自由(《若水文学》发刊词文)

时间:2019年03月22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若水文学》发刊词

文/施晗

 

吾国之当下,多自以为智者之士,智者总以为少年不如青年,青年不及壮年,壮年不迭老年,至老方得正果,修成大儒。而人至老,则迂腐也与日俱增,落后与保守无不在自然法则的淘汰之途。继而,能改变和创造历史者,唯有少年、青年尔!

历史且行且歌,时光反复冲洗,在腐朽与新生的交织中,万里黄河泥沙俱下,时间为我们呈现了青年的另一面。

一百年前,就是在那个“五·四”,青年运动风起云涌,“德先生”和“赛先生”登台,他们像暗夜里的一束光箭,照醒了千万中国人浑浑噩噩的梦魇。我们在有感这场运动本身的历史意义之外,更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天才成群地来”,而这些“天才”的组成就是一群横空出世的青年人;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代人有着不一样的时代特质,却有着共同的时代遭遇。站在彼岸,审视那一代人,他们胸怀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用奋不顾身追求真理的行动,告诉了我们,青年人应该有着如何的担当,怎么做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青年。

相比那个时代的青年,我们是幸运的,可是,我们生活似乎由于幸运而普通和寡淡。更为可怕的是,在这种由久的幸运之下,悄然的惯性接受“他人的权威”、“他人的真理”、“他人的世界”,唯独缺乏“认识自我”的勇气,从而走失了自我。而“认识你自己”,乃至“成为你自己”,这是人活着最重要,也最应该做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里,让人真实、独立地去面对自己,成了一个绝大的问题。循着这个问题,稍加审视,就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诸多“应该那样”,“不应该这样”的结论。一些学者倡之,大多民众和之,权威者辅之,就成为或将要成为许多方面的真理。

这些“真理”有时候很无稽,有时候是被完全曲解的,而人本身也至此扭曲了。当初接受这些“真理”,有时候是来自高压之下被接受的,有时候是来自权威统领下被接受的,我们往往不敢对此表示怀疑,尤其是作为青年的我们,学生的我们,孩子的我们;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被接受,不再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衍变出来的结果,就是人在下意识里变得麻木和世故,虚伪和谎言成了这个时代最流行的底色,甚至一些人从记事那天起,业已丧失了最起码的说真话的能力,这仿佛成了一些人的习惯……如此,恰是人生最大的悲剧,也是青年最大的悲剧。

事实是,青年者,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天生的好奇和怀疑之本能!更应从前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遽取的方法,所统一的标准,所趋从的权威,于今都要一改旧观,值得怀疑起来,值得发出自己的声音,保持人格的独立,思想的自由。

而当今之青年,欲立天下之志,其生涯就不应该是被统一的、规整的、甚至是复制的!在抵御外来干扰,保持独立的同时,亦需回到人类终极的善良——说真话,行真事,做真人。

文学即人学,人假了,文亦假,人充斥着虚伪,文学即是不复存在的海市蜃楼。

在一个并不诗意的年代,一群青年人还在致力于文学的苦苦跋涉,敢于“向世界上黑暗的角落,以及人类文化教育的若干隐处,投以搜寻的光亮……” 因为故乡,我无比的欣慰乃至感动!亦亟希望这本杂志,作为传播文学和思想的载体,去盛放我们亟需安顿的灵魂,通过文字去观察、了解世界,认知自我。

如果承认阅读本身不带有任何终极目的,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文学的始点和终点都是自由。如此,我们便会感叹这个世界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功利彻骨,而仅仅只为做个真实的自我。

青年者,出发吧!

2019年3月20日于北京破天阁

(作者:施晗 编辑:杜琛)
文章热词:施晗,若水文学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