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挑战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同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也进入新的时代,中小学教育即将担负起新的使命。那么,面对智慧教育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学校当如何应对,从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近日,由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关村兰德科教评价研究院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联合主办的“智慧教育和基础教育创新发展”首届研讨会对此进行了揭秘。
面临挑战,首先要改变的是人的智慧
“新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动力,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聚焦于助力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包括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更加适合和更加开放的教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局长郑永和说。然而,现实的情况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
“这一次技术变革跟若干年前的技术变革相比,在推动基础教育发展上,从手段、理念和方法都有所不同,与原来更多停留在技术手段层面的变革相比,这次首先变革的应是教育理念,也就是说,随着当前技术手段的推进,智慧教育首先要改变的是人的智慧。”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说。
这一说法得到在场的几位校长的佐证。北京市八一学校校长沈军说:“我们最近请人在分析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得出的结果并不好。不是硬件原因,而是在软件方面,全校没有统一认证,没有进行整体的大数据的整合,不同平台都各自独立,大数据根本就运行不起来。归根结底,在于人的因素——对于信息化的理解,青年教师尚且还停留在做课件这样最基础的阶段,更何谈进行课堂教学乃至学校的变革。”北京市第四中学副校长谭小青坦陈,学校很早也配备了一些最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但真正用于课堂教学或其他适当地方的微乎其微。“我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新的技术或者一个新的时代到来时,观念转变特别重要,接着是管理要跟上来,再就是教师的教育行为要改变,最后是教育评价问题——这个问题特别重要,只要高考成绩差不多的话,学校可能不会去计较教师用了什么技术。此外,我们的政策一时也难以跟上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
北京21世纪国际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和人工智能引进上有着先天的政策和资源优势,但校长范胜武却依然有着说不尽的困惑:“像我们这种有着自主自愿把智慧教育引入教育教学的学校,怎样才能从高层整体获得一种更具标准化和体系性的引领?希望教育部和中央电化教育馆这样的上级部门给学校提供更多的帮助。”
战略选择,加强教育科学基础研究
透过这些在学校层面的挑战,我们应该追溯到其更深处的根源。“我们现在都讲要按规律办教育,教育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那么,到底有哪些是教育规律?”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追问。
关于这个问题,郑永和在阐述现阶段国家自然基金委和教育部对智慧教育的战略部署时多有涉及。他提到,目前通过研究已经得出了一个新的教育模型:其底部由基础规律部分构成,包括知识本身、人以及教育教学的关系等;其中部由技术与方法构成,包括学习环境建设与评价、学习资源与认知工具等,如教育大数据;其上部则是教育实践,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教育治理和教育供给等。当前,中国的教育研究现状是,在底部规律层面比较缺乏,其次是中部方法层面,而现在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上部的教育实践层面。所以现在的共识是,如何快速聚合自然科学的学术力量来解决教育科学的技术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课堂将会变为智慧学习课堂,教学呈现为灵活移动的线上线下融合交互;可虚拟现实的智慧教室,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方法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学习评测将会是一个全链条的通过大数据形成的整体反馈系统,而不再是仅仅一次高考。在教育治理方面,多维数据会使教育资源的获得更为公平。郑永和提到,人类社会从工业化时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之后,面临新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挑战,课堂教学会有很多新的技术包括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入,这将使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平台,产生新的教育生态,比如灵活的、多样的、开放的、终身的个性化教育。所以,在认知规律、教学规律和教育管理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形下,许多重要的教育基础科学问题被提出,亟待我们给予研究。
“新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动力。加强教育科学基础研究,是推进教育创新的一个根本需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广泛吸引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开展多学科交叉的技术研究,解决教育创新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更好地运用自然科学研究成果,重构教育学体系,更好地促进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交叉融合,从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提供科学支撑。”郑永和说。
实践探索,启动教育发展新的引擎
其实,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很多地区和学校已经做了积极的应对。
北京市海淀区正在建设区域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共享平台与各校自己的平台,并将之融入教育运行之中,由此转变教育观念,推进个性化教育发展及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化,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北京市八一学校也拟定教师信息素养相关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水平。其他很多学校也有诸多值得借鉴的探索。
“未来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道德和情感教育,我们需要用它去避免机器被人利用,从而成为控制和奴役人类的工具。”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熊永昌说。基于这样的判断,该校课程一方面坚持强化红色主题,加强学生职责与责任担当意识;另一方面将道德与能力的培养渗入课程群,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与精神的培育塑造。同时,还专门开设领导力系列课程群,来加强学生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育。该校的生态智慧课堂,则本着尊重、唤醒、激励和发展生命的课堂生态属性,通过唤醒生命智慧,丰富情感体验,来培养未来人才。“我们的智慧教育跟过去的教育信息化是有区别的,它依托物联网、云计算、语音与图形识别和虚拟现实等构成的教育智能系统,形成情感与感知无缝衔接、全向交互的智能管控体系。”
对于这些先行者激流勇进的探索,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给予充分肯定,并热情鼓励:“智慧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引擎,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必然选择,在智慧教育时代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运用先进的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日益开放的教育生态环境下,我们需要提升自信、不断创新。”(记者 齐林泉)
- 11-27第二届“新时代好少年”
- 07-11第三届强国之路
- 07-04第一届“新时代好少年”
- 06-26第二届“强国之路”
- 06-19新时代好少年研学旅行
- 03-22中青少智库
致敬新时代 争做好少年
为更好地引导新时代青少年融入新时代,投入新时代,激发他们为中华最新文章
-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
11月20日晚,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
“世界儿童日”活动
每年的11月2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
-
明年“六一”起施行
学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
-
17部门联合发文:力争
《方案》提出,“教联体”是以中小......
-
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三大......
推荐文章
-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
11月20日晚,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
“世界儿童日”活动
每年的11月2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
-
明年“六一”起施行
学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
-
17部门联合发文:力争
《方案》提出,“教联体”是以中小......
-
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三大......
热门文章
-
爱新觉罗·溥光先生简
爱新觉罗·溥光,中青少教育中心艺......
-
生理课女老师,脱衣进
国外一位生理课的女老师,为了上课......
-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
“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
-
书风画意——中国传
雷跃武,是中国传统书法集大成者,......
-
国家旅游局:《研学旅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研学旅行已......
-
北大清华2016年在各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016年在各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