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少时评:“死亡”体验课让学生知死而生

时间:2017年10月27日信息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当生命的计时器停止摆动,当死亡悄然降临……这一刻,你留在世上的会是什么?近日,一场集体“葬礼”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体育馆里举行,54名初一学生静静地躺在地板上,体验着“死亡”的滋味。20分钟的体验“死亡”之后是重生,当再次面临这个世界时,不少学生留下眼泪,有人说着对“前世”的后悔,有人感悟对生命的敬畏,也有人感叹要活在当下。(10月24日《成都商报》)
 

让学生体验“死亡”,并写下墓志铭,是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德育大课堂的一项内容,这项内容虽只有短短的20分钟,但传递的教育价值却是长远的。通过一次“死亡”体验,可以让学生认真反思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人生价值。俗话说“不知死,焉知生”,当学生体验了死,就会顿悟自己应该如何生,从而端正自己面对学习生活的态度。比如有学生在体验结束后如此写下自己的墓志铭:“一生只有活出了精彩,活出了自己,一切想做的事情都做好了,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

让学生体验“死亡”的更大价值,在于可以刷新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认知,从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增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媒体上关于中小学生自杀的报道共计79例,其中自杀率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攀升,初中最高,高中次之。北大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更让人闻之痛心——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青少年自杀事件增多,显然与死亡教育、生命教育存在缺失密切相关,一些中小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死亡意味着什么,认识不到比起烦恼、挫折、苦难来生命才最为重要,烦恼、挫折、苦难是可以用时间与其他办法化解的,并非只有一死了之才能脱离尘世烦恼和困扰。既然有勇气死,为什么没有勇气活着?如果只有简单的说教,这些道理恐怕是不能让学生有深切的感知,而体验“死亡”,因为具有了死亡和重生的仪式感,迸发的生命教育力量,无疑更为强大。

以体验“死亡”进行生命教育,也可以消除部分学生对死亡的神秘和恐惧,从而以科学态度对待生与死。现实中一些人对亲人去世,往往会陷入深深的痛苦和迷茫之中无法自拔,甚至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郁郁寡欢,无法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曾有媒体报道,一位八九岁的孩子在得知人会死亡后,觉得上学没意义,看书没意义,做人也没意思。实际上,死亡是生命历程中自然的一环,谁也不可避免。教育孩子以达观和超脱的态度对待生命里的一切际遇,更能收获到生命的价值。

当然,生命教育不仅是家长和学校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生命教育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完全指望让学生体验一次“死亡”。最起码,社会要消除关于生与死的封建迷信,影视、文学、网游等要消除错误的生死观,比如生命可以穿越可以重生,以免误导涉世未深的中小学生。(中国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何勇海)
 


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

(作者:何勇海 编辑:heros)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中青少时评:“死亡”体验课让学生知死而生]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