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中美澳三国高考状元20年,结论出乎意料

时间:2017年10月24日信息来源:相伴升学路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很多父母对正在求学的孩子最高期望就是成为状元。那么当了状元,是不是真的就意味着人生开挂,走上人生巅峰呢?实际与我们的期望,总是隔着一条壕沟。

5年前,2012年,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作了一个调整。对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进行了详细记录,得出下面这张表格:
 


   调查的最终结论是:32年124名状元,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时间飞快地流逝,“高考状元研究”课题组专家赵德国,调查了自1952年至2011年,全国范围内的1400名高考状元,调查结论竟然也惊人地相似

时间再次转到了2017年。今年正巧是高考40年,新浪网做了一期专题,找了几个状元,进行了一个小调查。
 

2006年内蒙古理科状元----石悦
 

本科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后到北大读了硕士。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游戏女主播,粉丝在100万+

在媒体报道后,各路吃瓜的群众围堵了直播间,只想瞻仰这个当得了状元,读过了清华北大,却转而投身游戏主播的Girl.

归来后,大家在社交媒体狂吐槽:

当然也有,“我就爱干这活,管你鸟事”的支持声音。

状元本人倒是情绪稳定,表示:“建筑师和游戏主播是两份职业,我个人没有认为孰高孰低,贵贱在自身,高低靠用心。”

暂且不评论事件本身,但可以看出当今职业的多元化发展

 

2007年漯河市文科状元佟亚涛
 

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本科毕业后顺利保研。硕士毕业后,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档财经栏目的夜班编辑。月收入1万元, 单身与人合租,月租2900元,骑共享单车上班。

虽然目前看来,在北京置业,成婚,买学区房都显得太遥远。但是对于这个出身在贫苦家庭的孩子来说,还是感谢当年的高考,使他在北京有了一份比较体面的职业。虽然离人生赢家还是不着边。

 

2005年杭州市萧山区高考文科状元周劼人


   最希望的是当一个好妈妈。

周劼人大清华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工作了六年。2015年,周劼人离开新华社,加入一家健康科技类创业公司任合伙人。作为一个2岁孩子的妈妈,除了工作,最希望当一个好妈妈。 

 

2004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刘也行
 

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当了清华控股资产管理集团的一名投资总监。对于状元身份,他说:“这不应该是我人生里的唯一高点,毕竟考试只是人生早期阶段中的一个小插曲。”

 

张晓勇曾是长沙高考理科状元
 

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一心想做研发的他却被分配到公司客服部。父亲病倒,他回到长沙,做了一名保安。他说,“我不是怀才不遇,只是当梦想与现实激烈碰撞时,选择安于现状。”
 

   不管是在做游戏主播,还是在挤公交车,合租房子,还是当了投资经理,或者一名保安,这些曾经的状元都在努力用心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只是与大家的期望离得稍远了点。

正如这个网友所说:

对此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状元不过是应试下刷题刷得好的人,高分低能的人很多,后面没有大成就,完全是理所当然。

 

那么国外的状元们如何呢?

按理说,美国是没有严格的状元之说。但是美国的学习按照加速度进行,前松后紧。特别到了高中后,学习.需要日夜加班干,成绩显得尤为重要。到了毕业,根据GPA ,学校也会评出本校第一名,在毕业典礼上进行表彰。而这个人就成了全校的状元。毋庸置疑,这个状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方便地去就读自己心仪的大学。

那么这些外国状元的后来怎样呢?波士顿大学卡伦·阿诺德做了一项研究,追踪了伊利诺州1981年毕业的81个高中状元。每过10年发布一份调查报告。

1994年,当这些学生毕业10年,阿诺德发布调查结果,指出:这些状元们在就业中面临困难。再过10年的报告是,这些人最终都选择了四平八稳的职位。

没有杰出人士,没有谁成了改变世界的人,这就是美国状元们的结局。

同样的,在1995年,澳大利亚有13位新南威尔士的学生获得了高考100分的成绩,还有25位获得了99.95的成绩。他们是澳大利亚的状元。
 

95届部分高考状元合影
 

现在二十年过去了,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呢?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当年的自己呢?

他们目前有的从事服装设计,有的从事艺术相关工作,有的从事房地产,有的从事教师行业。他们的生活平静,与所有的普通人并无两样,也无人成为名人。谈起当年自己作为高考状元,都称,12年的中小学生涯的教育,让他们在后期获益无穷。但是也承认:

考试并不是终点线,它其实仅是一个上大学的敲门砖。

澳大利亚的状元们,最终泯然于众。

看来古今中外都一样,状元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上一个好的大学。但是仅此而已。光环在半年后就消失了。后续的发展全靠个人,更不提进入社会以后的事。

高考是考基础知识,而工作是考验专业能力,这两类的佼佼者不是同样的人再正常不过。在社会一的成功与个人的情绪控制能力,对行业的深层次的钻研能力,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等等,而这些高考并无涉及。这说明,改变命运的是知识,而不是状元或一次考试。
 

那么是什么阻碍了这些人的发展?

1.这群人的绝对数小。状元的体量太小,与非状元的体量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因此出现成功人士的概率就小了,相对于非状元人士来说。

2.要想成为状元,必须保证每门科都优秀,因此只能平均分配时间在各门科目上,最终成了”普科型“人才,而非专才。这种思维模式一直影响了他们以后的生活,也阻碍了他们成大器。

当今社会的成功人士都是把某一方面做到极致。据调查,美国百万富翁高中毕业时的平均GPA是2.9,这些都是习惯于在某个领域钻牛角尖的人。而在中国的行情,就是班上第10-15名的孩子做出的成就最大

3.不管怎样,这些状元正好赶上中国黄金发展30年。所以基本上都有一份良好、稳定的收入,成为“职业人士”. 这些调查数据里,发现状元们:

95%读了研究生,

60%拿到了至少研究生学位,

将近90%的人从事专业性工作,

50%去了国外,

40%的人拿的是比较高的收入。

因此,做个平凡人,混口饭吃,状元们已经相当不错了。

4.随着AI时代的到来,未来要靠创意才能取胜。传统教育体制培养出的这些状元,都是按规矩出牌的人,注定未来可忧。因此教育正在做大力改革,培养创意性人才,这才是未来立足的根本

(作者:相伴升学路 编辑:杜玮)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追踪中美澳三国高考状元20年,结论出乎意料]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