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强力“圈粉”
丁酉鸡年的春节长假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火”了。一时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有网友为此惊呼:中国诗词的春天来了!在诸多综艺节目使出浑身解数,拼命争夺收视率的当下,为何一档并不显山露水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一夜走红,由节目带来的“诗词热”该如何延续下去,人们对诗词的喜爱能否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成为“诗词大会”热留给人们的思考。
来源:央视网
“诗词大会”缘何火爆银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网友于兢雷:我们不必为《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感到惊讶。在娱乐节目充斥于荧屏的今天,《中国诗词大会》如一股沁人心腑的溪流,虽然水量不大,但清澈见底,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荧屏魅力。就如就餐,当我们天天大鱼大肉时,偶尔的青菜供应会让你心情愉悦,必然是爱不释手。《中国诗词大会》就是这样的“青菜”,虽然不肥腻,但营养丰富,别有一番味道。在观众视觉疲劳和审美提升的今天,更有韵味的诗词必然受到青睐。
网友新小平:《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从其播出效果和社会反响来看,绝对是个成功。它以古诗词为突破口,为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条通往时尚经典之路。它让传统文化身披时尚外衣:“诗词大会”无论从舞美设计、嘉宾阵容,还是比赛模式和环节的设定,都充满创意,既文化味十足,又乐趣感横生。这种时尚包装无疑达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它拉近了文化与人的距离,这种拉近不是靠拉低文化品质,而是靠拉高人的品味,不失格调、不伤大雅。
网友纪泽:原创性缺失是当前综艺节目普遍存在的巨大“短板”。原创性是综艺节目的生命力之一,而传统文化是补齐综艺节目短板的源泉。像《中国诗词大会》这类节目,能够做到一方面弘扬了传统文化,一方面引起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深思和探讨。同时,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代结合点,是补齐综艺节目短板的有效手段。让回归传统成风,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找寻文艺创作灵感,我们会发现,有原创性、有本土性的原创节目,将会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得更远,综艺节目也可掀起世界潮流。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比赛现场。来源:央视网
“诗词大会”能否有助培植文化自信?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网友淮之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热的背后,也带给了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次思考。诗词的温度如何激发?单靠一档节目还不能说明问题,单纯的比赛,或许会因功利性而将传统文化矮化。如果要真正让传统文化热起来,不能“只取一瓢饮”,应该多渠道去打开传统文化的大门,尤其要通过不同的载体,优秀的传统文化才不会曲高和寡。
网友邢淑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传承中的瑰宝,一直流淌在人们的生活中,滋养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道德情操。这种宏阔而壮大的声音不仅指引了几千年来人们对生活的立意和追求,更让我们在现世的处境中,对文化有了新的更加开阔的认知和理解。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我们思想的根基、性情上的再造。传承而至的文化因子长在人们的血液里,助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言行和表现,自愿自觉地去接纳和珍视它。
网友钱小波:牵动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诗词,而更多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只有我们从中找到情感的共鸣,才能激发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当然,“诗词综艺热”只是个媒介,加强社会对传统文化蕴养的重视,让大众在赓续传统文化的路上驰而不惜,还需要我们的基础教育部门的不断重视。而且通过这份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逐渐向儿童延伸,在教育过程不断激发强化的过程,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精华才能真正在孩子心中有生根的“土壤”,让“诗词综艺热”真正幻化为每个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力量。
“诗词大会”如何延续传统文化热度?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网友邓春海:学习诗歌应做到“三需三应”。需诵读还应勤思。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多学是学习诗词的入门基础,但死记硬背的学习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学习中要善于思考,勤于探索,方能抓住诗词的精髓所在。需博览还应善学。中华诗词,博大精深、瀚若星辰,终我们一生,也可能无法尽览。因此学习中,我们既要多读多学多练,又要善于学习运用,而不仅仅是死读书、读死书。需静心还应笃行。学习不可浮躁,必须沉下身心,不可半途而废。同时还必须走出去,多见识阅历,多实践实为,方可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网友吴明涛:清新纯净的土壤是诗词传承之所必须。做到“四个必去”才可以让诗词热度不减:去功利化。要在节目教育意义上多下功夫、在孩子诗词学习上看长效,要去掉学习诗词的浮躁之气。去形式化。要在诗词内容选择上、诗词教育部署上、诗词教育开展上精准发力。去复制化。节目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对于诗词类综艺节目的开发要有创新,切莫简单的复制、粘贴“大会”。去简单化。在学生诗词教育学习上不能简而化之,要在方法引导、培养兴趣、内容设置上多下功夫,让诗词教育慢慢地影响学生。
网友左中甫:“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文化传承有个最大难题:面对不断流变的时空环境,传承者怎样才能把古人与今人、彼时与此时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从而创造无障碍传递、有兴趣接受的适宜环境和氛围?迄今为止,人们找到的最好路径是“生活化”——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充分赋予其时代内涵、生活气息,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李杜诗篇”具备适宜的“时代口感”。以此观之,《中国诗词大会》大受欢迎并非偶然。
结语: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如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片汪洋大海,诗词不过是其中的半亩方塘。《中国诗词大会》从中“取一瓢饮”已如此惊艳,我们理应对今后一切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抱以乐观期待。
- 11-27第二届“新时代好少年”
- 07-11第三届强国之路
- 07-04第一届“新时代好少年”
- 06-26第二届“强国之路”
- 06-19新时代好少年研学旅行
- 03-22中青少智库
致敬新时代 争做好少年
为更好地引导新时代青少年融入新时代,投入新时代,激发他们为中华最新文章
-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
11月20日晚,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
“世界儿童日”活动
每年的11月2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
-
明年“六一”起施行
学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
-
17部门联合发文:力争
《方案》提出,“教联体”是以中小......
-
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三大......
推荐文章
-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
11月20日晚,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
“世界儿童日”活动
每年的11月2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
-
明年“六一”起施行
学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
-
17部门联合发文:力争
《方案》提出,“教联体”是以中小......
-
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三大......
热门文章
-
爱新觉罗·溥光先生简
爱新觉罗·溥光,中青少教育中心艺......
-
生理课女老师,脱衣进
国外一位生理课的女老师,为了上课......
-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
“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
-
书风画意——中国传
雷跃武,是中国传统书法集大成者,......
-
国家旅游局:《研学旅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研学旅行已......
-
北大清华2016年在各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016年在各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