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平:中考复习,就要有学习到考试前一刻的精神

时间:2017年06月01日信息来源:吴国平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马上就进入六月份,中考真正倒计时已经开始。

所有中考考生复习已经完成一轮基础知识回顾,二轮专题复习,三轮综合模拟;试卷测试上也都经历一模、二模等综合模拟测试,可以说已经完全进入中考状态。但全国各地中考时间都不一样,短的只有几天,长的还有二十几天,那么剩下这些短暂时间,考生还可以再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讲讲这个话题。

进入初三,特别是进入中考复习时期,大家不仅感受到知识“量”的增加,更感受到“质”的变化,如初一初二知识运用还不是很明显,但中考很大程度上却要求我们的考生在深刻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中考作为选拔人才的考试,不仅仅考查你掌握多少知识量,更加考查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最后这么几天,大家要及时检查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水平怎么样,查漏补缺,及时天正学习状态,不要放过最后一秒。

一、重新回顾基础知识网络,运用能力来自于扎实基础知识

经过中考一轮复习,我们已经很好梳理了所有中考数学知识点、考点,但一轮复习到现在已经有点时间,估计有些同学会有些生疏,这时可以拿出来看看。

你要快速正确解出题目,那么首先你的脑子必须是清晰,知识点是非常有条理的。特别是在中考考场紧张环境里,我们不能对知识系统胸有成竹,就很容易造成解题出现问题。

因此,最后几天我们可以稍微花点重新对基础知识系统进行比较和整理,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编织成网络,解题时就能胸有成竹,运用自如,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型例题:

考点分析:

三角形综合题.

题干分析:

(1)解出方程后,即可求出B、C两点的坐标,即可求出BC的长度;

(2)由A、B、C三点坐标可知OA2=OC•OB,所以可证明△AOC∽△BOA,利用对应角相等即可求出∠CAB=90°;

(3)容易求得直线AC的解析式,由DB=DC可知,点D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D的纵坐标为1,将其代入直线AC的解析式即可求出D的坐标;

(4)A、B、P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①AB=AP;②AB=BP;③AP=BP;然后分别求出P的坐标即可.

二、最后几天做太多题,已经无意义,要挑“专题”

进入初三后,考生面对的作业量每天都在增加,毫不夸张的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刷题”。因此,按照做题数量来说,题目大家已经是做的够多,没必要再去增加新的训练。

那么最后几天就“发呆”吗?肯定不是。少做不代表不做,此时我们可以把以前做掉的试卷,看看错掉题目是否都会了;看看错题本,这些题目是否已经能顺利解决;看看中考常用解题方法,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动点问题等是否都运用自如。就这样去检查,去查漏补缺,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发现一个问题马上去解决,做好专题复习。

三、中考就到了,别再说计算失误是小事

有些考生都会有一个莫名其妙的自信,那就是觉得平常再怎么计算失误,到中考肯定没问题,都觉得自己到中考就一定会算对。对这些“傻白甜”考生很多老师也是很无奈,很想让他们改正计算失误的缺点,但这些考生总是不愿主动去改正,最终与中考失之交臂。

其实解题“粗心”也是一种学习问题,并不是运气问题。计算失误有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审题马虎、误解题意、记错概念、公式、定理等造成的。甚至一些考生考试时心急慌忙,随意跳步骤,也容易造成运算错误等等。

中考每年确实有“黑马”,但没有一匹“黑马”是睡觉睡出来的,这些黑马只不过是平常成绩不突出,但一直坚持努力学习,最终取得理想成绩。

四、如果真的要进行大训练,切记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有些为了提高解题能力,为了中考,总想多做点题目。这个心情谁都能理解,但切勿病急乱投医。我们首先对自己情况十分了解,之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搞题海战术已经没意义。

其次选题内容富有启发性,能帮助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难度适合,不要一味追求难题,题目要分层配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作者:吴国平 编辑:heros)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吴国平:中考复习,就要有学习到考试前一刻的精神]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